2012年下半年行政工作的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人才强校、育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坚持内涵提升,特色发展;坚持开放办学、校企合作;坚持规范管理,和谐、可持续发展。统筹协调全院力量,力争全年工作目标和任务完成。
一、树立人才强校理念,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人才引进工作。进一步完善引进教学、管理一线拔尖人才的配套制度,为各级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积极聘请重点高校、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担任我院的客座教授,提升教师队伍的技术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2.加强校内师资培养工作。以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为切入点,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建立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尤其做好青蓝工程、333高层次人才、国家级教学名师的选拔培养工作;逐步扩大师资境内外培训规模,扩宽培训渠道,提升培训质量。
3.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会教学、会教育、会管理、会服务的辅导员队伍;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切实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在人才培养方面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4.做好新一轮岗位聘任工作。根据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稳妥的做好校内岗位聘任工作,促进学院教职工队伍结构的良性化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实践工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提升生源质量。根据企业转型升级和社会需求,做好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探索按专业大类招生,稳定生源数量;完善招生政策,加大学校宣传力度,逐步提高生源录取分数线;将生源质量考核作为生源基地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6. 做好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继续推进“双轮并重、三元融合、四层递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扎实做好2个国家重点专业(化学制药技术、物流管理)、4个省级重点专业群(材料应用技术、化工技术应用、机械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建设工作;探索与本科院校联合开设本科专业;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完整优质课程体系;加大省级以上实训基地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力度,扩大开放共享;推进校企共建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使其数量、质量均有较大提升。
7.加强校企合作与国际交流。巩固校企联盟、理事会的办学成果,年底前召开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扎实做好“2+0.5+0.5”工学交替教学工作,推进双主体学院、厂中校建设,完善校中厂管理;整合校内优质资源,强化对企业的服务功能,积极发展非学历培训;进一步加大开放办学步伐,在师资交流、合作研究、学生培养等方面积极寻求合作项目,全面提高国际交流合作质量。
8. 构建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实现学生工作“四个转变”:管理向服务、教导向引导、关心向关爱、统一向多样的转变;系统设计实践育人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学生社团建设,注重学生个性化能力培养;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创业教育、人文艺术体育和国防教育,彰显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特色,培育学生工作的创新项目;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确保年终就业率不低于去年。
9. 做好教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加强教学研究项目指导和管理,做好教学研究工作评比,促进教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实践相结合;加强教学团队、科研创新团队的培育和建设,重点推进13个省市级科研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应用技术研究和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继续推进“三百工程”,力争年度到帐科研经费200万以上;做好教科研等项目中期检查工作。
三、以评促建,扎实推进省示范校建设工作
10.做好第二轮人才培养评估工作。完善第二轮评估工作组织领导和工作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抓好专业剖析、说课、教学资源库建设、状态数据平台分析等工作,做好自评报告、材料上报和专家组进校考察工作;11月初完成有关评估材料上报,12月中旬迎接专家组进校考察。
11.扎实推进示范校建设工作。围绕省示范校建设目标、任务和阶段验收要求,9月份召开初期检查工作总结会,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加强调度、协调和工作推进力度,完成中期建设目标和任务,年底组织中期验收,确保省示范建设获得优秀。
12.稳步推进两园建设。按照已批复的建设方案,积极推进大学科技园、机电产教园建设,年底前完成大学科技园老校区的改造和第一批入驻企业签约进驻工作;启动徐州市重大装备制造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做好融资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和支持。
13.加强校友会建设工作。将校友会工作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按照“统筹规划、精心维护、合理利用”的原则做好校友资源开发工作,加强与校友的沟通联络,定期向校友通报学校改革发展成果,逐步提升校友对母校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12月前成立“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校友总会”。
四、加强数字化、生态化、和谐校园建设,夯实办学基础
14.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以建设全省领先的数字化校园为目标,下半年务必完成数字化校园中基础数据库、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三大系统平台的建设工作;完成财务、图书、人事、教务等系统的集成工作,实现资源及数据共享、办学成果共享;全面启用OA办公系统、一卡通系统。
15. 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确保教学主楼于12月份投入使用,贯通校园环路,启动校园绿化三期建设工程;完成院系处室用房布局调整,改善师生学习生活环境。
16.提升后勤保障能力与服务水平。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努力吸引社会优质服务资源;建立后勤生均经费服务成本考核机制,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17.加强治安、交通、消防、网络以及卫生安全管理。抓好安全生产,严格执行安全一票否决制;修订完善部门安全责任考核体系;强化地方、学校、部门、师生四级校园治安综合治理体系;进一步巩固“江苏省平安校园”创建成果;扩大医疗保健覆盖面、加强公共卫生安全预防和应急预案的落实,建立职工身心健康服务体系。
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推进学院体制机制创新
18.深化校院二级管理。按照管理重心下移的原则,逐步增加二级院系办学自主权,调动办学积极性;按责、权、利统一原则,优化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不断加强和完善二级院系考评体系。
19.强化制度建设。结合生源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所引起的系列变革,与时俱进地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研究出台“2+0.5+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0.5+0.5”的运行管理制度、专业淘汰和更新制度、社团建设与评价等制度,实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20.完善内控机制。按照“业务工作到哪,监督管理就到哪”的要求,完善与强化监察、审计的工作职能,保证学院的风清气正;建立财务运行风险预控机制,保障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21. 做好薪酬分配机制改革。以福利待遇不降低为前提,按照上级要求,积极稳妥的推进绩效工资改革,实现收入分配从“多劳多得”向“优劳优酬”的转变。